(來源:AdvertisingAge)
萬博宣偉公關公司(Weber Shandwick)的數位策略及營運總裁培里(Chris Perry),觀察前仆後繼投入社群行銷的品牌主,將其分為兩大陣營——盲目增加跟隨人數或粉絲數量的收集者,及針對重要粉絲耕耘的投資者,後者被認為是從社群媒體收益的正確途徑,而培里也在此提出十點投資者基礎原則。
1. 為何選擇Facebook?
首先想想你的品牌運用Facebook粉絲的目的為何,然後事先建立互動計畫,並設立清楚的溝通目標。
2. 了解你的目標群眾
從現實的人口統計資料先開始著手,並好好利用Facebook的充裕資訊來找出自己的社群利基、使用者行為、品牌角色、競爭者、及品牌類型在消費者社群經驗中所扮演的角色。
3. "讚"的意義
了解某位"喜歡"你品牌的用戶說了些什麼,然後設立目標他未來將說什麼,這樣一來你的品牌核心基礎將很容易形成,它將繼續擴展便贏得新群眾。
4. 找出重要的品牌擁護者
不同於傳統媒體,在社群網站上你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主動和被動的參與者,而那些擁護者才能真正在社群媒體上為你的品牌創造價值,而這也才是你應該尋找的人群,即使他們可能只占了一小部分。
5. 運用粉絲創造最大價值
找到品牌擁護者之後,給他們理由和工具來和品牌互動,並提供一個平台使得他們的熱情支持被擴大到極致。
6. 避免死巷
"讚"功能應該要是個開始而不是結束,如果粉絲只是"喜歡"你的頁面,卻從來不再參與活動或討論,一切就沒有意義了。
7. 創造一個生態圈
想想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中的努力能夠如何互相輝映及擴展,並開始運用編輯計畫來反映你的跨媒體行銷活動,不過要注意一切以對使用者方便為原則。
8. 實際一點
大部分的品牌投資都是不被消費者在乎的,因此不要只是重新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內容,而要針對對品牌有興趣的社群增加附加價值,這可能會牽涉到額外投資,但對於爭取重要粉絲而言是值得的。
9. 對瞬息萬變的社群媒體保持彈性
要主動投入、反映現實、並即時回應。及早發現與你品牌相關的文化基因(meme)及潮流,並快速運用這樣的影響力,要知道社群媒體上的機會是稍縱即逝的。
10. 傾聽粉絲並回覆
Facebook品牌頁面是很好的產品創新點子、消費者回饋、及客戶服務等來源,因此要認真且持續地監測,並樂於採用及回覆。
- Feb 11 Tue 2014 06:09
[轉載] 聰明運用Facebook粉絲的10個原則--轉自數位時代
- Feb 10 Mon 2014 06:06
[轉載] Vemma在美國普遍認為是一種替代醫學喔~健康.財富兼得
(來源:維瑪夥伴部落格)
建議大家不要那麼……..懶
上美國雅虎打上vemma就會看到囉,惠蘭也很懶跟貓一樣,但是對於事業.對於健康惠蘭可是一點都不敢懶….呵呵
Q什麼是替代醫學?? (請注意替代醫學並不是叫你有病不用看醫生)
美國又俗稱自然療法, 呵呵….與亞洲所知那種貼膏藥.賣中藥那種是不一樣的東西呀,所謂自然療法是對疾病採取自然替代性的方式去治療,提供完整自然取向的醫療,使用極低侵犯性及無毒性,非傳統的化學合成藥物,例如 : 營養補充劑,酵素,維生素,礦物質,草藥等來引導身體內在的自然治療能力.利用一些從自然界取得的蔬果或中草藥材來調整生理功能,穩定情緒、鬆弛緊張,使身體恢復正常, 自然療法除了治療疾病外,更重要的是在於維持精神健康,紓緩壓力,合乎現代人對於生理及心理健康的要求。
Q替代醫學(自然療法)所強調的??
1.強調人體自癒能力(Healing Power of Nature)
運用人體與生帶來的免疫力去建立、維護或恢復健康。
2.強調對病原的發掘與根治 Identify and treat the Cause
自然療法不在消除因身體不適而引起的症狀,如頭痛,而更重要的在尋找產生病變的根源,及組織間相互影響的關聯。治療目的除了去除病變外,且在徹底解決問題,使身體回復健康。
3.強調無害為最高原則First do no harm
自然療法採用的都是自然的物質,以增加身體抵抗力,免疫力,幫助身體回復健康狀態。是屬柔性支持法,而非毒性殺傷為主(如抗生素、化療藥物),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。
4.強調預防重於治療 Prevention
自然療法追求平日的預防,加強對疾病的預防及健康的維護。
Q替代醫學適合對象………所有的人
1 . 有重病的人
重病患者因為長期性的接受治療,或者接受化療等等,身體的自我免疫力早
蕩然無存, VEMMA的產品可以逐步的,慢慢的為使用者帶來免疫力建立,但
不代表你可以不用看醫生,也不可以放棄醫院的治療,只是在治療當中,調整使用
者的免疫力,能夠抵禦除了自身疾病以外的其他病菌侵襲,有病還是要看醫生的,
但是, 治療與免疫力以及抗體的維護是可以同步進行的
2 . 認為自己很健康的正常人
其實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,死也死不了就是活受罪,常常頭痛.肚子痛.感
覺疲勞,眼睛痛……..真的是這裡也痛.那裡也痛!
大毛病沒有.小毛病不斷,常常跑醫院問一下自己一年照過多少X光?做過多少超
音波?
拿過多少?吃下多少?越吃只會越害死自己的止痛藥?
相對的浪費掉多少醫療資源?然後自己還活受罪
加強對疾病的預防及健康的維護, 使身體回復健康,問題才能徹底解決
電視上天天在說預防勝於治療,你預防了嗎
癌症.洗腎..等等重大疾病多數是由小病慢慢累積而成,先天性的畢竟少數
你正在一步一步的慢性自殺嗎?
一小杯vemma能幫助您抵禦壞蛋的自由基,也能夠補足您一天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.以及營養所需
- Feb 09 Sun 2014 14:23
[轉載] 傳統傳直銷為了組織跟業績的醜態

Cyril觀後感:
傳統傳直銷,為了上pin和價差,不惜囤貨以取得最大利潤%數!!!
但您是否有發現,為了抵制這樣的行為,直銷商互相檢舉,勾心鬥角....
這和傳統上班族有任何差別嗎????
低價銷售,以求回本,但這個市場就早就被弄爛了!!
而之後加入的直銷商,卻因為低價商品充斥市面,被顧客們殺價殺的血流成河.....
Cyril敢這麼批評,因為我就是受害者之一!!!!!
我已厭倦傳統的傳直銷了....
VeMMA好在哪???
1. 網路經營,不花您任何一毛去會場,去大會的油錢!!!
2. 產品均一價,用制度強迫您無法囤貨!!! 而非以制度做為囤貨的藉口!!!!
3. 簡單分享,無需帶著產品示範箱大街小巷做產品示範!!! 無需推荐親朋好友!! 不傷任何感情!!!
4. 上下旁線互助,三管其下!!組織無限代擴展!! 全世界51國組織皆在網路作業即可完成!!!
5. 全自動送貨,免運費!!無論人在哪裡,只要一通電話給公司,資料備齊,公司立即發貨!!!
還有太多的好....等您自己來體驗才是最真實的感受....
感謝上帝~讓我遇見VeMMA.....
- Feb 08 Sat 2014 13:57
[轉載] 全職媽媽衝維瑪-加入Vemma維瑪的契機

- Feb 07 Fri 2014 13:56
[轉載]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,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
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,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。
和勤奮的人在一起,你不會懶惰;
和積極的人在一起,你不會消沈;
與智者同行,你會不同凡響;
與高人為伍,你能登上巔峰。
- Feb 06 Thu 2014 13:46
[轉載] 冒險觀念
(來源:維瑪Kaven部落格)
從0歲到25歲, 我們相信我們都有冒險,從25歲到65歲, 我們也相信 我們都有冒險的。
根據專家研究我們從0歲到25歲是我們人生最開心的時候, 因為我們都在用父母親的錢。
當我們的父母親把我們養到25時, 我們的父母親就會來到65歲。 可是讓我們來研究, 有多少個人來到25歲時有足夠的錢來奉養自己的父母親呢? 我相信很少。因為我們又要回到0歲的工作, 我們要組織家庭, 而家庭的費用再加上孩子的教育費等等就已經導致沒有幾個人來到25歲時有足夠的錢來自己的父母親。
我們相信我們都會老的。 當我們幸幸苦苦把我們的孩子養到25歲時, 我們也會來到65歲, 那我們的孩子是否有足夠的錢來奉養我們呢? 我相信也很少的。
讓我們來研究當一個人來到65歲時, 他的收入會有兩個可能性:- (1)減少 (2)停止
讓我們來研究, 從25歲到65歲這四十年當中, 由始至終只有一個人在工作。 而在這四十年裡如果發生任何意外, 那家人該怎麼辦? 因為我們永遠是一個人在工作,縱使我們的事業很成功; 可是如果今天我們發生意外或病倒, 生意雖然做得很大, 但卻無法傳給孩子來代替; 甚至專業人士, 例如醫生, 工程師等, 也面臨這困境。 因為由始至終我們還是一個人在工作, 所以人生始終是有冒險的。
那今天我們的人生雖然有冒險, 但我們可以把它減到最低, 就染我來一起研究“倍增理念”
假如今天我有300萬(美元)借給你們每一個, 不收任何的利息但有個條件, 就是以倍增方式,在30天內還給我, 也就說第 天還我:-
1. 1 元
2. 2 元
3. 4 元
4. 8 元
5. 16 元
6. 32 元
7. 64 元
8. 128 元
9. 256 元
10. 512 元
來到第十天, 之前的九天不要算, 只區區的還我512元而已,距離300萬元還很遙遠。 試想想這筆錢借得過嗎?有的人想借得過; 也有的人想借不過。 沒關係, 我們繼續研究, 第 天是:-
11. 1024 元
12. 2048 元
13. 4096 元
我以快的方式, 來到第20天是50萬元以上,同樣地十九不算, 也是區區的還我50萬元而已, 還是距離300萬很遠。我再繼續研究, 第 天:-
21. 100萬元
22. 200萬元
23. 400萬元
來到第23天, 你所還的數目已經遠遠超出了! 所以說這筆錢是借不過的。 可是我們說好要還30天, 所要還的數目是天文數字, 5億3千6百萬。 雖然倍增力量在前面豪不起, 只有1,2,4,8 , 但是來到後面是多麼可觀!
假如我們把30天換成30個月, 以倍增倍在人的身上, 第一個月我認同倍增, 我加入了。 第二個月找位朋友分享, 同樣也加入了, 第三個月各找為朋友分享, 以此類推, 來到第三十個月的確是有可能找到5億3千6百萬個人 , 但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可能
(1)人口沒那沒多(Malaysia & Singapore)
(2)藉口多過人口, “朋友沒醬多, 沒像你那麼厲害”
沒關係, 我們就把人數規畫在2048以30個月, 也就是兩年半的時間!這的確會實現的。